箕星宣布一项心血管创新产品的全球收购
箕星持续拓展心血管产品管线并建立全生命周期创新能力
2023年2月6日,中国上海 – 箕星药业(下文简称 “箕星” ),一家致力于为罹患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疾病的患者提供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今日宣布一项心血管领域创新产品的全球收购。通过资产购买,箕星将获得PhaseBio药业PB6440的全球权益。PB6440是一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新型候选药物,针对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领域未满足治疗需求。
醛固酮在人体血压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或醛固酮拮抗剂已被证明在临床上对许多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的治疗有效。 为避免因非特异性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而导致的副作用, 直接抑制醛固酮合成酶,已发展成为一种新治疗策略。PB6440正是新一代高选择性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PB6440能高效抑制醛固酮合成酶,并极少与机体内的同源酶发生作用,降低了该抑制剂对皮质醇路径的影响。这种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使PB6440有望成为潜在的同类最佳候选药物。
“PB6440是我们在心血管领域的第一个拥有全球权益的在研产品,这一收购不仅拓展了箕星心血管产品管线,也彰显了箕星加强全球开发能力的雄心。” 箕星CEO牟艳萍女士表示。“目前全球尚未有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类药物获批用于高血压领域,中国也还没有开展这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PB6440这一潜在同类最佳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
“箕星致力于成为一个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这次收购后我们将拥有2个临床前在研产品的全球权益,包括心血管领域的PB6440和眼科领域的JX08。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全生命周期新药开发、生产制造和商业化能力,让中国创新造福全球患者。”牟艳萍女士表示。
全球高血压患者约12.8亿,中国高血压患者约2.45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不仅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 51.6%、45.8% 和 16.8%,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更多信息
箕星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将创新科学和药物带给罹患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疾病的中国患者。箕星由RTW Investments, LP于2019年投资创立,与全球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开发和商业化独特创新的治疗药物,应对心血管和眼科疾病领域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凭借强劲且不断壮大的产品管线、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箕星将为中国患者群体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更多信息,请访问www.jixing.com 。
联系人:
参考文献:
- Lee J, Schotzinger J, et al. The Selective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 PB6440 Normalizes Blood Pressure In A Human Aldosterone Synthase-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22, 79, A121.
- Pitt B, Bhatt D, et al, Inhibition Of Aldosterone Synthesis In Non-human Primates By PB6440, The Novel Highly Selective And Potent CYP11B2 Inhibitor, Hypertension 2020, 76, AP233.
-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NCD-RisC), Worldwide trend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progress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from 1990 to 2019: a pooled analysis of 1201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104 million participants, The Lancet 2021, 398, 10304, 957-980.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11): 1050-1095. DOI: 10.3760/cma.j.cn112148-20220809-00613.
- 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 2015. Circulation 2018; 137: 2344–2356.